Copyright or Copyleft?

我事先说明,这又是一篇很狗血很牛头不对马嘴的随笔,我姐说了:“你写的东西就连我都看不懂,乱七八糟的引用让人感觉你就是存心玩人的,我觉得没人看得懂。”没关系,我这脑袋瓜经常看到一点东西就开始漫无目的的联想,这么多想法,比被扣在锅里的流弹跳的还欢,比“圆规”带来的雨点还密集,但又比一年一度的狮子座流星雨消失的还快,因此我必须要写下来,免得过了半天自己又忘了,实在会让人很懊恼。

原因是我看了南都记者对Chomsky的访谈,又翻到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里谈“请不要跟我提起’乔姆斯基’,我真的很讨厌他”,我冒着被刘瑜小姐派吴君如大姐来扁我的风险要提一提我对老爷子的印象。没办法,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都绕不开这老头,Chomsky范式是编译原理和句法识别里都会反复提及的;何况Chomsky是仍健在的被文献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他一辈子搞的那套语言学理论比穿甲弹之类的威力大多了,数学,计算机,心理学,连生物学都有人声称受他影响颇多,他差不多一个人就给传统的认知科学来了场革命;更重要的是,他就是战后左翼思潮的先锋人物,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要是比骂人,小岛上的李敖大师绝对是望尘莫及,他充其量也就骂过弹丸小岛的三个“总统”,老头从越战年代开始骂,到今天仍骂不绝口。真不容易,一把年纪了,在风风火火闹革命的年代没来,反倒在形势一片大好歌舞升平的年代来到中国这个赤色国度进行访问和演说,在哪呢?在号称中国自由思想源泉的北京大学,他这么个“领导全球政府的十一人之一”在那是决计不会受到温总理在剑桥的礼遇。谈什么呢?不痛不痒的话题,“世界秩序的勾勒”,演说的结尾提到:“一个悲观的现实主义者也许会说前景不祥。而关注人类生存和世界命运者,将继续努力以证明这些预言的虚妄。”这……他真的是一个左翼分子么?

我现在越来越搞不清楚“左”和“右”的区别了,尤其是在中国。在美国,左派是乔姆斯基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右派是格林斯潘 弗里德曼这样的新自由主义者;在中国,压根就没有左派:共产党就是极左了,想要在意识形态上更“左”,你就掉纳粹的大坑里去了(行动上更左有一条捷径,想知道?给我五毛的咨询费先)。所以,无政府主义这样的和马克思主义历史渊源很深的派别就被划入到右派的范围内去了:你喜欢谈目田氏王?马克思告诉我们要无产阶级专政!我觉得乔老爷子来中国之前,对此行肯定充满期待,老美对中国发生的一切都是充满惊奇的,四十年代他们小看了小米加步枪对抗美式装备,五十年代他们不相信中国人敢过鸭绿江,六十年代他们看着红卫兵冲出教学楼冲入政府机关以为中国又要打内战,七十年代他们看四人帮的覆灭像是看悬疑剧,八十年代他们以为理想主义终将战胜现实主义,九十年代他们跨越半个地球调来两个航母战斗群……乔老爷子再牛X也只是个美国人,他对中国的认识很有限,除了近二十年来的经济飞速增长,恐怕他也没什么好谈的,他搞得清楚中国的意识形态状况么?我个土生土长从小受赤色思想熏陶的中国人都分不清,你能指望他清楚这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疾速两极分化的国家的贫穷阶层极左富裕阶层极右的意识形态状况?我还搞不清楚的是,是不是骂张五常骂厉以宁的就是左?这样的话我看郎咸平是左,虽然他也只能代表市民阶层说话,我觉得他个假牙知识分子不懂三农,他涉及到的三农话题有什么?转基因,农村金融,剩下一个沾点边的是……好吧是城镇化对农村的影响……

其实战后西方的左翼思潮并不是完全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们所更崇尚的是无政府主义,所以你看到的左翼运动涵盖很广,从反战,反恐怖主义,工团活动,女权主义,反种族歧视,绿党,还有大名鼎鼎的Copyleft,都被视作是无政府主义。这简直就是一锅大杂烩。Chomsky称自己是无政府主义的“同路人”,这让我非常的纠结,因为正如我分不清左右,我对于无政府主义的混乱主张和派别也缺乏分辨能力。他痛骂兰德“二十世纪最邪恶的人之一”,他和福柯经典的“疯癫与文明”辩论,他对托洛茨基的不屑一顾……简直让我不知所措,因为我赞同兰德关于道德的观点,也赞同福柯对于暴力革命的看法,对托洛茨基的国际主义观点也持赞同的态度。或者对于这一切的解释都是多余和错误的?就如福柯所言:“从文艺复兴以来,我们就在致力于寻找有关自我解释的积极性的基础。可是,几百年过去了,我们真的找到了吗?我认为我们没有。我们从来就没有。”我只能说,就算找到了这样的解释,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用Copyleft嘲弄Copyright的方式,找到一个反面的解释。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除了字面上的不同,其余的很有可能只是白白的浪费脑细胞的活力而已。

刘瑜大小姐说她不喜欢渊博分子,讨厌乔姆斯基这个词,我觉得,她玩得开这些概念,但她读不懂。她的老本行,实在是个太容易擦枪走火的领域了,今天她的书很叫座,明天很有可能就有本批评她矫揉造作,作者大可以说她喜欢狗屎党,喜欢沃勒斯坦。说白了,也只是字面上的不同,因为刘瑜她本人也在那本《送你一颗子弹》里夸夸其谈,玩弄着属于自己的渊博,展示着自己成为“乔姆斯基”这样的流行词的可能性。

留下评论

健身房三两趣事

上次去健身房好像都快一个礼拜了,今儿个下午下了决心又去了一次,练完器械后发了狠跑了个半程马拉松,下来的时候有点腿软,在更衣室的柜子上捣鼓了半天,那把破锁竟然就是没弄开,这时候旁边一哥们凑过来:“新生么?你看,这样,这样……”我很无语,我又没穿迷彩,又没把卡挂胸口,加上三四天没刮的胡茬,满脸的阅尽沧桑,你从哪看出来我是大一的新生啊!硌应人也不能这样啊!那群新生在下面广场上震天响的“团结就是力量”也被您选择性无视了么?哦不对是选择性失聪。他们军训完了不嫌累还要来健身房再加点运动量?我军训的时候可是瘦了10斤,困的时候躺操场跑道上都能睡着。

想起来好几件这样的趣事了,第一次去健身房的时候前台MM就说“帅哥,你是要衣柜的钥匙么?”也许我心理太阴暗了,觉得这话也挺硌应的。据说相貌平平的对美女和帅哥的叫法都很高兴,而漂亮到极致和丑到极致都会对此产生抵触心理,前者认为我漂亮还用你夸么?后者认为你这存心硌应人,当然,要排除凤姐这样的自信心极端膨胀的……我自认从头到脚就没多少地方长对了位置的,这个……

还有一次,我正在跑步机上努力的与这笨重肥硕的身体做搏斗的时候,健身房的教练过来检查旁边的一台机器,从更衣室出来一哥们,观察那教练捣鼓了两分钟之后,对教练说:“新来的?嗯,这跑步机是按这个下去,再按这个加速……”那哥们还自言自语,说:“咦,这台好像坏了,要不你换台吧”。我和教练面面相觑,感觉只能是,无语,囧……正常情况下我会跑四到五千米,那天我只跑了两千米不到就收工了,原因?我得从跑步机上下来找个地方笑一会去,我怕多憋一会就有内伤了……

最乐的一次还是在更衣室里,某天一哥们心血来潮要和我一起去健身,但和我一样属于摘了眼镜就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他上完有氧搏击的课之后就喊累的不行,这倒是很正常,刚来的都这样,问题是他洗完澡没戴眼镜就对着旁边那位肌肉发达体型优美的帅哥说:“哎呀,这健身是挺有效果的啊,三个月就见出效果来了,你看这胳膊,你看这腹肌,你看这小腿。”说完还拍拍对方肩膀,我正纳闷他和那哥们很熟么,这样拍人家会不会以为他是搅基的啊?只听那帅哥说:“呃,是啊,你是……?”我那哥们赶紧的把眼镜掏出来戴上,仔细观察了一番,讪讪道:“这个,不好意思,我认错人了,这个,我近视的比较厉害……”我说兄弟,我知道你有这个搞基的潜力和倾向啊,人很白,又很帅,但你看人家gay在搭讪的时候至少是像《费城故事》里一样是在书店和酒吧啊,您这个在更衣室里,大伙都光着身子,不太好吧……何况您连眼镜都没戴,也看不清谁帅谁丑吧,最重要的是,你觉得你兄弟我有那么好的肌肉么,我这一块腹肌和人家的六块能比么……自此之后,也仅此一次,这哥们再也不来健身房了。

据说运动可以带来乐趣,依我看,此言不虚,确实可以带来乐趣,而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有可以分享的乐趣。

留下评论

七夕也算是个节?

“黛玉妹妹会卖萌,雷帝嘎嘎挡不住”。此句从“科学加武术,流氓挡不住”而来,要是仔细分析分析倒是很有道理:林黛玉这三个字就意味着“科学”,卖萌那就是“武术”,剩下的“流氓”就只好委屈雷帝嘎嘎了。

我倒是很替雷帝鸣不平,她可是专为创造历史而生,年度的MTV大奖一举获得十三项提名,很有希望一举超越麦姐和Peter.Gabriel,意气风发道:“上帝带我到地球来只为让我做三件事,第一,做“牛哄哄”的音乐,第二,拍“基情”录影带,第三,让所有人尖叫。”雷帝倒是有才有貌,说不定还符合超级名模Jerry.Hall所说的“餐厅的女厨,客厅的女仆,卧室的荡妇,书房的侍读”这样的标准,可问题是男人们个个都很怂,言必称驾驭不了。雷帝嘎嘎要是也过七夕的话,估摸着只能一个人了,至于连嘎嘎夫人都挡不住的黛玉妹妹,她大概又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了。所以,各种各样的节日都很靠谱,唯独这两个情人节尤其的不靠谱,没资格评论西方的传统节日,好歹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七夕,我倒是可以发一次言:“七夕也算是个节?”

我老早就断言过,中国男人的审美是一种残缺的审美观,残缺来自于数千年的男权社会的意淫和阉割。棉棉自述有这样一段:有个情人非常痛苦的跟我说:“我爱你的身体但我不爱你,我爱你但我不爱你的身体”。这玩意有点绕口,大概的意思就是,欲望和爱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可就奇了怪了,明明这个女人是一个完全的独立的个体,你却生生的要违反辩证法的原则把物质和精神割裂开来,这是凭啥啊?都是男权主义在作祟,就像现在一片的呼声道现在的女子太物质,到底是男人说女人太物质,还是女人本身就很物质?织女可曾嫌弃牛郎?七仙女可曾看低董永?祝英台可曾遗弃梁山伯?这些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中多是没有铜臭气的坏女人,以男人的迂腐思维写出来的故事,随处可见一个又一个的谋财害命的妖精。

一个能在精神上独立的女子,从来也不曾有类似的苦恼,反倒是一群自怨自艾的男人,每每哀叹这女子如何如何的有男子气概有盖世豪情,就像个个都羡慕李清照和林徽因似的,真要是碰到了这种又埋怨自己不是赵明诚和梁思成这样的,又没有金岳霖的气度,学徐志摩甩发妻倒是学的有模有样的,若是不成,还要为此寻找什么基因和进化的原因,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就算做不成才子至少也要装出个才子的模样来,偏生这些个才子们男盗女娼的厉害,搞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依我看,这种疯狂的气质不是我等所能模仿出来的,人心不古,才子男装是不贵,问题是才子比才子男装还不值钱。奉劝各位想与才子添香捧砚打洗脚水的才女们,与才子聊天,对于他所讲,应该装作偶有不懂之处。才子好为人师,太不懂会被鄙视:妈的,对牛弹琴!懂得太多又会招人烦,暗忖:此女可恶!还有,才子们切勿再向往那虚无缥缈的才女风情,据我所知,这实在是一万个不靠谱,风情万种也是靠财体现出来的,不是靠才。

今天其实是个好日子,昨儿晚上下了雨,总算把十几天的三十五度给赶走了,早上起来洗洗漱漱就是看书写东西,多充实多美好的一天啊。结果MSN上QQ上嘀铃铃响成一片,说祝你七夕快乐,还有甚者给我发链接让我看几篇骚文。我¥%……¥#@,你们这群伪才子伪红袖们,你们要为破坏我对一天的美好憧憬而负责!七夕也算是个节?我还是不要过的好。

型男靓女们忙着过七夕,宅男怨女们就只有狠狠的诅咒“织女她大姨妈来了”。有人说:才子不妨恋村姑,红袖何必伴读书。我倒是说,还是才子配才子,佳人配佳人的好。也省的一片哀鸿似的好友状态,看的我都蛋疼了。

留下评论

Here we got the last cowboy down——评《Gran Torino》

西部片在你们的印象中如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或者白话一点,大漠黄沙,血红残日,一人,一骑,然后“砰”的一声?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大爷告诉我们,主角不开枪也可以是一部上好的西部片。

如果照类型片的定义,《Gran Torino》显然不能归为西部片。但您瞧瞧伊斯特伍德大爷的气场?这可是他最后主演的一部电影了,您就别指望八十岁的他还跟小伙子一样是个快枪手,不过没关系,我不开枪,我还是那个叼根烟斜着眼看人满脸不爽的牛仔:老牛仔就不是牛仔了?

老头子一直都是美国男人的偶像,从和西部片宗师莱昂内合作的《黄金三部曲》到喧闹都市里的《肮脏的哈里》,再到《荒野浪子》和《苍白骑士》,然后到传统西部片的落幕之作《不可饶恕》,最后以《老爷车》作结尾,他一辈子都在书写牛仔的传奇,那种野性、不羁、吊儿郎当却善恶分明的牛仔。也许法律和道德在淘金热和商业化大潮中节节败退,但牛仔心中的那杆秤却从未失衡,它精确如冥界之神阿努比斯的审判之秤,所不同的是,审判之秤的另一端放的是象征正义的羽毛,而牛仔的秤的那一头放的也是人心,以人心比人心,这是人世间正义的衡量和裁决。

于是就有了这部形不似却神超然的西部片。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被引用了一万次:一个军人的最好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倒。又如Judas Priest的《one shot at glory》:In the crossfire overhead,fate stands before me。老牛仔兼具二者之神韵,而实际上可能更甚于此,他在流氓团伙的巢穴前慢慢掏出打火机的时候嘴角那点坏笑,他已经超脱于这具束缚他的老迈的身躯,恍惚之中我又看到那个从罩衫下掏出左轮手枪“砰”“砰”“砰”“砰”“砰”“砰”的年轻牛仔了。即使头发花白,身形佝偻,也不再有那迅捷的动作,但他的眼神凌厉依旧,绝无丝毫不应有的怜悯。有一说人在死之前会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知道老头子在乱枪之中倒下之时心中可曾闪过无数画面,哦不,他已经向他并不信任的神父做他一辈子唯一一次的忏悔,他死而无憾。或者他倒下的时候想的是这样一段吧:人生如画,徐徐涂之;亦歌亦行,疏狂无羁;十年一卷,落笔成诗;宁成一塑,虽死何戚?

老头子一脸的倔强,又是一脸的不满,更是一脸的愤懑,他从妻子的葬礼开始对着子女吐口水,到对着隔壁亚洲老大妈吐口水,然后对着小流氓们吐口水,直到最后,他以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个恶人横行传统道德观破坏殆尽的社会的不屑,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个老牛仔的复仇,他用自己的灵魂叩击那支冥冥之中的命运之枪的扳机,并用自己的生命喊出了平淡却激情四射的牛仔之歌:

      So tenderly your story is
  nothing more than what you see
  or what you’ve done or will become
  standing strong do you belong
  in your skin; just wondering

就在这沙哑的缓缓的歌调声中,老牛仔完成了他如堂吉诃德一般荒谬的复仇,又在这歌声中,向我们这群有着残缺审美观的观众展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完整和震撼。试想,换做是我们这群空有着虚无正义感的废物宅们,我们有那种大无畏的勇气用一个小小的打火机来解决这些纷扰问题的根源么?

艾森豪威尔元帅道: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我说:牛仔虽死,其形永存。

留下评论

阅读的乐趣

得贵人相助,竟然有人找我约稿,此事大大的吓坏了我。鄙人从小到大,装模作样,舞文弄墨,所得稿费不过三张人头,过几天估计还得连累我们老板给我出钱发文章,数年前骗来稿费的那篇文章如今我自己都不忍卒读,不知道那杂志的读者看到我絮絮叨叨的唠家常讲废话会不会写信给编辑骂我,实在是罪过,罪过。和一个朋友聊天,他也很惊奇:把废话讲成真理的是卡夫卡,把废话讲成故事的是村上春树,把废话讲成废话的是韩寒,你丫的把真理讲成废话还能有人约你的稿子,简直就是靠笔杆子吃饭的家伙们中的大败类啊!我暗自庆幸,一是因为我估计这辈子都不会靠笔杆子吃饭,二是因为我很自觉,没那个金刚钻也不去揽那个瓷器活,写点乱七八糟形散神也散的杂文也只敢给自己看。三是因为我没跟她说,我还没拜读过她很崇尚的乔伊斯,据说很意识流,又据说每读一次都可以带来新的感受和新的理解,我怕读不懂哆哆嗦嗦的会被文艺青年们鄙视。幸甚幸甚,我被人鄙视习惯了,千锤百炼之中已然是一副油盐不进的脸皮,每每学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认真精神并用海德格尔式的忽悠技巧来回应这种鄙视,同时在事实面前发扬尼采的唯心主义风采以达到木桶人的境界,最后在恍惚之中以为自己到了柏氏的“理想国”。这种被抽脸的过程其实很痛苦,不过还好,因为和阅读的乐趣相比这点算不得什么。

不记得是哪本书里提及到程序员们应该在业余时间读一点野史趣闻,好在鸡尾酒会或者餐桌上展示博学和幽默并小小的满足下虚荣心,说不定还能抱得美人归。所以我每每在读那些例证很丰富的书如《Expert C Programming》和《Recreations In the Theory of Numbers》的时候都很起劲,不过读完之后能记得什么内容就不一定了,譬如我永远记得Rithie的八卦和毕达哥拉斯关于亲和数的名言,却不记得亲和数的生成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不过我并不以之介意,这毕竟是一种阅读的乐趣,你可以从中得到相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借此确定你的兴趣所在。还有,要是喜欢钻牛角尖,可以去研究下其中每位历史人物的传记,你会发现,那些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大人物们也……

第二种阅读的乐趣是书本身给人带来的快乐,譬如封面,纸张,油墨。我很讨厌电子书(虽然我很穷,那种动辄上百元的技术类书籍我确实看电子版本的居多),几乎完全破坏了那种阅读的心情,剩下的就只有对知识的攫取和演算,而毫无乐趣可言。我有个癖好,每次拿到一本书总要掂量下分量,闻一下这新书的油墨味,再轻轻的摩挲下封面,感受一下纸张,好像这样一套程序下来这本书的精华就净归我所有了,虽然不定那本书会翻几页(譬如说《大学英语》那几本我好像都没动过),但这个过程确实有一种不可言状的乐趣。有朋友笑话我是书痴,看新书比自己小命还要紧,每次送人书的时候也是割肉一般的心痛,必定要仔细的包装慎而重之的交到靠谱的人手里。这倒也未必,我基本也是个破窗效应的实践者,从别人手里弄来的旧书通通都是莫名状的不爽,除非是保存特别完好的,否则最后多半还会再送出去……

另一种阅读的乐趣来自于周围的环境。托福考试有一道经典的口语题,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我的回答是图书馆的十楼,还在那篇骗来稿费的文章里写过这样一段:唯一给他美好回忆的只有十楼靠西边窗户的座位。天气好的秋日下午,一本好书,一杯水,加上充满着英国老男人闷骚情怀的kasabian或者妖冶无比的suede,的确是在这所有着安静校园良好学风快节奏生活的大学里一种难得的奢侈,不至于让他被学业成绩和各种考试的压力所淹没。懒洋洋的太阳,懒洋洋的书,懒洋洋的人,那种平淡安然如水流的旋律浸入空气中,仿佛时间就在这种一切都懒洋洋的气氛中停下了脚步。有人说听音乐要看心情,同理,读书也要看心情。

还有一种乐趣则是来自于书的内容。无论如何,一本书打酱油的部分再多,印刷的纸张和排版再好,读书的环境再安静,书的内容都是最重要的部分:读完一本书,你总得有点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吧?好书名著是常看常新的,十年前看司汤达的《红与黑》,我以为这本小说完全就是小白脸的奋斗史,直到前段时间再读,竟然可以读出另外一种绝望的感觉。外文书籍若读者不懂原文语言,时常会有一些困惑,有一些译本让人读的痛不欲生,譬如我初读普鲁斯特的时候只闻其大名,偏巧看的是一本翻译极其无厘头的《追忆似水年华》,我不知道到底是普鲁斯特的写作风格使然还是译者实在是水平有限,让我感觉整本书都字给我制造阅读上的困难,枯坐数小时能翻过的不过十页,读通的难度不亚于从泥浆里刨车轮,又翻了下封底,那长长的引文令人心生恐惧,又会使我这样的生出撞豆腐的念头……

最后一种已经谈不上乐趣了,而是一种阅读之后的心情。读者的个体常常受时代和视野的局限,而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想象力。举例,读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如下一段:“孩子,我不准备向你撒谎,这里的事情不是那么如意。我们受到了虫子的持续攻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胁!  而你,愿意尽一个好公民的责任来帮助我们吗?”在写作的年代被批为纳粹主义,而在911事件之后,却又被人拾起。环境以及读书之人所处时代,还是颇为重要的。否则,你就没法理解整个19世纪的德国人忙忙碌碌的进行着统一战争,却对身边正在发生的哲学观大思辨一无所知,半个多世纪后才有人又记起尼采。又譬如号称现代主义文学的三位大师,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生前碌碌无名,死后多年才得认可。再举例是李雅普诺夫?好像有点跑题了,他的论文我一辈子也不会看吧……

在跨过那个以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存在与虚无》为荣的年纪之后,阅读应该慢慢的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猴急猴急的尝试所有的可能性。在思考自己要读什么书之前,最好问问自己,我关心的到底是什么问题,因为只有真诚的问题意识才能将你引向真诚的阅读——阅读如此美好,任何功利心、虚荣心的杂质都是对它的玷污。

留下评论

P!=NP,To Be Continued

P!=NP
http://www.hpl.hp.com/personal/Vinay_Deolalikar/
To Be Posted Shortly.

For the next several days,everyone focused on this particular problem
http://michaelnielsen.org/polymath1/index.php?title=Deolalikar%27s_P!%3DNP_paper#Possible_issues
To Be Continued.

留下评论

“投机者,邵夷贝”与“说话像放屁”

“无病呻吟!”某人给我的回信中断言道。

我应该是大三写信给她并收到这封回信的,那时候年少轻狂免不了会有老子为啥不能天下第一的想法,结果她当头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我作为一个理想主义青年的蓬勃向上的热情,在那之前,我一直都很喜欢拉美和苏联作家的作品,还很崇拜格瓦拉和玻利瓦尔,认为嬉皮士年代是无比美好的一个年代,且常有附庸风雅的行为填词赋诗。顿悟之后一直都很低调,尽量小心翼翼的不去触碰我不了解的阴暗角落,凡事必定要做一番仔细的调研后再行动。不过这样的行为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名声,前两天人家恭维我是装逼典范,天地良心……后来人家解释说,倒也不是我作为个人畜无害的宅男行事有什么过错,只是装逼作为个流行用语已经不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了,装逼也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于网络许久了。“无病呻吟”这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基本就是装逼的代名词吧?

不得不提两件破事,一是陈文茜在香港书展期间痛批韩寒“说话像放屁”,二是在《最烦小清新》这样的打趣文章后开始有人对独立音乐制作动手了,“投机者,邵夷贝”,于是一地鸡毛,各抒己见,战成一团,好不热闹。不过这两位拍人的肯定没读过以下的奇文:“关于装逼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导论”,不然也就不会这么急急忙忙的抄家伙上了。

装逼能作为学问而存在,驳装逼为什么不能?同理,流行是一种文化,反流行为什么不算?

我常说日三省其身,又说常思己过勿论人非,所以我丝毫不掩饰我装逼的本质,因为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对我来说完全未知的事物等待我去了解和探索。你不可能每次见到一坨新鲜的狗屎就急急忙忙的凑上去想要分一口吧?很显然,你会绕着这坨狗屎观察一下它周遭的环境,它的颜色,必要的时候还会凑上去闻一闻碰一碰。没办法,在这个数据处理和挖掘远远跟不上信息膨胀速度的年代,饿狼们饥不择食,玩弄着属于自己的渊博,wikipedia这样的百科全书的存在让“27是啥乐队?”这样的问题可以非常迅速的得到解答,更何况由于网络的阻隔,谁知道现在正在码字的是人的十指不是狼的爪子呢?近代以来已经没有了博物学家,不过没关系,我们有渊博分子和装逼分子,前者有专业技能,后者作为“被教育癖”则有着孜孜不倦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以及如猎狗一般的灵敏嗅觉和技巧。其实我现在做的事情多半也会被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归为装逼,尽管你的写作最终只是为了给自己留下点记忆,但在他人眼里,故作清高式的自嘲和反讽只能让别人远离你,视你为装逼一族。(题外话,装逼也是有技巧的,按下不表)

流行也大致是这么个道理,《Rolling Stones》已经在高呼“让我们回到六十年代”,理由是现在的政治环境和当初有点相似;文艺青年们在美帝的帝国主义逻辑之后,视英法的多元主义文化为救命稻草,再到无奈之下的龟缩到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里去,人人都说马克斯,人人都说博尔赫斯,人人都说聂鲁达;音乐制作人们制造着各种Neo Post的噱头忙着去回顾过去被他们视为老朽的古典和爵士乐。很难想象韩寒这个十年前我读高中的时候的叛逆代表,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成功人士和大众偶像,以至于会有一些文人相轻的现象出现在他身上,只是陈文茜女士的底气颇有些不足,趁着李敖先生的儿子在身边,又借李敖先生的话骂韩寒“说话像放屁”,结果却得来韩寒的白眼“我不和女士争辩”,碰了一鼻子的灰。不知道二人在书展上碰面的话怎么寒暄致意:陈女士可以用她的文化优越感再压一下韩寒,或者韩寒用他驾轻就熟的装逼技巧再刺一下陈女士?邵小毛也是如此,不过那位作者赵南眆是颇为不明智的,他的攻击范围太广,难免会惹到一身的骚,他要是没把Radiohead这样的乐队划出来,保不齐还有精研中外文化的外国装逼友人来舞文弄墨和他大战三百回合。两位拍人的都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打无准备之仗,光想着一时的装逼和嘴上过瘾,心中意淫着驳装逼和反流行的新声音出现,自以为是民国年间诸位大师的口诛笔伐的场景,就是没想到装逼和流行都是有其存在的道理和根本的,急急忙忙的上阵开打发现自己身边缺少盟友,纵使三头六臂,敌得过人家口水淹死你么?无奈之下只好自我安慰道: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只是落荒而逃的嘴脸在我这个看客看来,实与装逼代表和流行偶像无异:你骂人家说话像放屁的时候被人反驳到无语会不会感觉自己说话像放屁恨不得自己抽自己耳光?你说人家投机者的时候可曾想到自己也是作为个投机者的身份来说这番反对的话?

北岛先生这样的大家的态度很有趣,他很好奇但很冷静的看待韩寒这样的网络时代独有的文化现象人物出现,一度我觉得很玄乎,这是北岛先生的真实想法而不是装逼心理作祟?毕竟一个反对流行化人物的声音想要出头占到主流并不容易。后来看了《南都周刊》对北岛先生的采访才知道,他老人家也是犬儒化的代表了,真正的愤青从不标榜自己愤怒,思考,他从当初那个高调激昂的诗人和作家退化为一个只能坐镇后台鼓励年轻人通过诗歌寻找心灵的家园,号召重建一个已经消失不见的家园的犬儒知识分子了。不过还好,他犬儒的有限,因为他还在自省,这点和如今遍地的功利化的犬儒有大不同。

改下《奋斗》里的一句台词,娱乐年代,别娱乐自己就好。同理,装逼年代,别自己装逼就好。依次类推,流行年代,别让自己被流行就好。装逼和流行作为一种态度大行其道,那么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驳装逼和反流行自然也就有了相应的生长土壤。想装逼,想流行,你得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像韩寒和邵小毛一样的耐得住人家的一顿胖揍。好歹人家韩寒还能冷对爱情,冷对政治,冷对我们接受了几十年的教条,冷对遍布着找骂坯的网络,你行么?

留下评论

舞始归——致唐骏先生及座客

沐冠凌波了无痕,财德兼备异常人;
经史文俗彰质朴,奇文乱语扭乾坤。

读一篇软文,怒,歪诗一首,有道是今日德之体系破败,但勿使肖小腌臜之辈泼言。

留下评论

逆潮流而动的西班牙

锋线锐利无比?
不,西班牙在进攻端其实并不犀利,磨刀的时候多,砍柴的那下实在太不上利索。
后方无懈可击?
如果不是皮肯鲍尔,西班牙的后卫线可以和阿根廷的媲美。
中场华丽无比?
都说Xavi是大脑,但在我看,他是润滑剂,而不是齿轮。

西班牙并非不可战胜,瑞士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尽管那是拜两个中后卫的失误所赐。但就我看来,一个会蹲坑的球队战胜西班牙也并不是什么冷门。
先看进攻。
目前西班牙的4222阵型其实问题不小,缺少一个进攻的支点,Villa和Torres都是作为机会主义者存在,在前场有空间的时候或许两人的快速和灵活还能起到相当的作用,但如果对方收缩防守,仅仅依靠跑位和传球事实上并不足以击倒对手,尤其是对德国和上一场对巴拉圭的比赛,西班牙队在三十米区域到禁区线这十数码的距离在中路并无接应队员,迫使Xavi和Xabi Alonso频繁的分边和利用边后卫的助攻来寻求突破口,本来Iniesta应该在这个区域活动衔接中场和前场的,但小白受伤后的状态一直平平。还有一点,西班牙对肋部的进攻重视不足,反跑和换位的套路非常有限,即使对手的防线已经被压的非常扁平,仍然不能形成多点的接应,后插上的球员的跑动不足,前场单前锋决定了横向跑动来撕扯对手的平行站位的战术效果有限。不过我非常想不通Bosque一直把Silva和Navas这样的后插上能力出色且具备相当突击能力的球员摁在板凳席上。理论上西班牙具备了战术变化的能力,但Bosque真正打出这几张牌的次数非常有限。
中场。
号称最强大的部分,但软肋在这里也相当的明显,因为这个中场除了传球之外一无是处。防守不够强硬,不能提供足够的后插上的威力,远射能力不足。尤其明显的是影帝Busquets的位置,说实话我对这种类型球员还是很欣赏的,类似Fletcher,跑动积极,不盲目铲抢,但Busquets的位置感和预判存在相当的问题,最简单的一点,对手反击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看似封堵了对手正面的传球路线,但好的对手会通过简单的二过一通过他的位置从而对后卫线施加压力,使得Puyol不得不出来封堵对手,两个边后卫也相应的内收保护,此时两个边路和肋部都是有文章可做的,过顶的直传尤其有效,举个例子,Busquets Puyol Pique的三人组合在对阵国际米兰的时候被Sneijder和Milito的传切和跑动弄得手忙脚乱。正如贺炜所言,弹钢琴的太多,Busquets一个人是抬不动的,Xabi Alonso在利物浦时期就已经被证明了防守上过于毛糙,经常在关键位置送给对手任意球的机会。
后卫线。
我真的很疑惑,西班牙这么明显的两个边路漏洞从来没人有效的利用,Capdevilla的转身回追和Sergio Ramos助攻后的大片空当,依靠Puyol和Pique能覆盖整个后场吗?但世界杯上从来也没有哪支队伍抓住这样的机会做文章,或者是这届世界杯上具备有效边路突击能力的球队实在太少了,能够送出准确的三十米的长传的中场球员除了西班牙也凤毛麟角,我想了想,Sneijder,Deco,Schweinsteiger,Pirlo,然后?西班牙唯一有机会碰的就是Sneijder+Robben的组合了,我很想看看这样的组合能在西班牙的边路做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我非常欣赏Pique这样的球员,脑子很清楚,且身材高大,但一个皮肯鲍尔想扭转局面实在是有点困难。
不过决赛中的Bosque或许不会那么冒进,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中场并不逊色于西班牙而且反击更犀利的球队,他也很清楚对手荷兰的弱点是边后卫,所以他一定会派出Silva这样的边路球员,Van Bronckhorst和Boulahrouz的防守都相当的冒失。要战胜西班牙,就要在快速传递和边路进攻上多做文章。

还是期待下决赛了,最具压迫力的球队和反击最犀利的球队之间的较量,不知道是西班牙先压断荷兰那根脆弱的弦,还是荷兰人会先利用反击在西班牙身上刺出一个血洞。相比较而言,西班牙问鼎的可能性更大,但我还是预测荷兰人会拿到冠军,理由?来自未来的预言帝都说了Sneijder和一个替补球员建功荷兰2:1西班牙了……另一个则是,从本质而言,西班牙的足球是逆潮流而动,因为现代足球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一点,防守比进攻更容易做到完美,Mourinho Destroys Soccer可不仅仅是加泰罗尼亚媒体的口号。我只是很遗憾巴西没能碰到西班牙,国际米兰的防线对阵巴塞罗那的攻击线总是非常值得欣赏的。

2条评论

最英国的十支乐队的十张专辑

这是个很不讨好的题目,因为现在的英伦范儿太流行了,一个不好就有被骂娘的可能性。为啥要说是十支乐队的十张专辑呢,是因为早期的乐队很喜欢发行单
曲,然后在之后的某张版本里再加入某首发行过的单曲,你要我说某首是哪年首发的我真说不出来,只能去查wiki了,所以我只能选个乐队,再挑一张精选或者
是最有代表性的专辑了,而不能像金属一样的按专辑来就好。我个人偏好于金属和古典,但想象一下一个金黄色的秋天下午,懒洋洋的太阳,懒洋洋的人,懒洋洋的
书,听点闷骚的英伦音乐总是很享受的状态……还有一个原因要给自己做一个科普性的十张专辑,是因为我怕我写到一半会落入俗套,开始大谈特谈英伦音乐发展
史。总而言之,一家之言,但也绝无误人视听“死亡英伦”的论断,哦你说Cradle of filth和My dying
bride?不够英国……没有选择一些知名的可以被归于金属乐的乐队,如Led Zeppelin,Black Sabbath,Iron
Maiden等等等等。被我遗弃的还有The
Police这样的慢摇,我实在是吃不消那种听到浑身都痒痒的音乐。最后,不要跟我提JLS这样的组合,他们不算乐队。(我这标题是十支“乐队”,特例虽
然可以接受,但不是JLS这样的,JLS也算上,我就得算上Spice Girls了?)

The Rolling Stones——Forty Licks

这张是remaster版的
compilation,几乎收录了所有The Rolling Stones的经典歌曲satisfaction,Street Fighting
Man,Sympathy For The Devil……或者选这样一张超大号的精选集有点不公平,但人家在The
Beatles仍引领英伦音乐风尚的时候,就敢于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最好的,还接二连三的用一系列的单曲和专辑赚的盆赢钵满,你必须要给这支由老头组成却
仍活跃无比的乐队以一定的特权……号称史上赚取外汇最多的英国乐队。

The Beatles——1

又一张精选。天啊,我痛恨这种单曲+精选的发行方式,这就是逼着
我我多花钱啊……不过如果你看到这张里的Hey Jude,I Want to Hold Your Hand,Help!以及Can’t Buy Me
Love这些全都是冠军单曲的霸主的时候,这张大概要值那么多的……关于The
Beatles,都是炒剩下来的话题了,但也必须要选一张,这种划时代的乐队不是那么多的。顺便说下,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那首很烂俗的Yellow
Submarine,这首幸好不在,否则就真的是一张在手,Beatles我有了……



The Who——The Ultimated Collection

这张精选的名字很烂,很多出精选的都叫
The Ultimated或者The Best来赚眼球,只是最后他们还要再出各种精选来骗我们的钱T_T。I Can’t Explain,My
Generation,I Can See For Miles,还好还好,双CD不到16刀,勉强可以接受。我每次听My
Generation的时候总想笑,主唱Roger刻意的结巴似的Ge.Ge.Generation,加上噼噼啪啪的鼓点和轰轰的吉他,逗笑的效果比
The Kinks好。

The Kinks——The Ultimate Collection

又又又是精选……没办
法,吸血的唱片公司为了赚钱是绝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这些老牌乐队单曲什么的又特别的多。The
Kinks的音乐是轻松诙谐的,而且意境很好,譬如Sunny Afternoon,You Really Got Me,Autumn
Almanac,还有我最喜欢的Waterloo Sunset,真真正正是我开头所描述的那种懒洋洋。他们的那张The Village Green
Preservation我也很喜欢,但只许选一张,就还是这张精选吧……还有,The Kinks还搞过摇滚歌剧……


The Sex Pistols——Never Mind Bollocks,Here’s The Sex
Pistols

从这张开始,终于可以跨过60年代的老式硬摇滚进入危险的70年代了。

不算单曲的话,这是Sex
Pistols存活期间的唯一一张专辑,乐队本身的存在短暂却炫目,尽管他们并不是三和弦的发明者,也不是口号式歌唱的代表,更不是那个时代的唯一甚至在
音乐方面的造诣也远不如The Clash和Joy Divsion这样的乐队,但他们能作为朋克时代的标志被人们记住,Anarchy In
UK,God Save The
Queen这样的浓厚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歌曲功不可没,应该说,这代表了一点那个时代反功利化反物质的思想潮流,或者说,他们引领了这样的思想潮流。
Punk这个词也从小流氓,废物的意思变成了一个时尚用语。最后再说一句,我也很想留个鸡冠头的,但我爸威胁我说,你敢留莫西干我就一根一根的把它给拔下
来,我权衡了一下,耍酷还是没有小命重要。同理,暴力革命也没有滋润的小日子重要。

The Clash——London Calling

提到了The Sex
Pistols这样的朋克的标志性乐队,那就必须要提The
Clash这样的被膜拜的偶像乐队。其实他们也不是什么好货,反叛的劲头一点不比性手枪少。这张专辑里London
Calling的吐槽让英国人不爽几乎是一定的,还有Train in
vain里作为工人阶层的不满。更重要的是,他们完善了朋克乐,并扩大了影响力,Nirvana的主唱Cobain就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The
Clash。我个人比较喜欢的Complete Control不在这张里,不过没关系,这张仍然是最出色的之一。



Pink Floyd——The Wall

这张发行已经是1990年的事情了,和上一张跨了一
个年代,为啥?我的个人倾向问题而已,英伦音乐在80年代忙着玩Gothic和Shoegazing了,倒是有个例外The
Smiths,但个人认为他们唱“The Queen Is Dead”不过拾The Sex
Pistols的牙慧而已,虽然风格完全不同而更倾向于清新和低调(歌词倒是都很不错,且乐队的政治观点明确),而其他地方受原始朋克继承开来的硬核朋克
影响,整个80年代是金属乐的黄金年代,英国人比较不屑吧……

这张双CD专辑是实验电子迷幻音乐的代表作,尤其是在考虑这张专辑的背景的前
提下。Hey You,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Goodbye Blue Sky,Comfortablely
Numb还有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都透露出一种危险的政治倾向。

Suede——Suede

我想哭。这是我听到So
Young的第一感觉,妖冶无比的声音和激扬的旋律。

Because
we’re young, because we’re gone
We’ll take the tide’s electric
mind 
We’re so young and so gone
let’s chase the dragon
Because
we’re young, because we’re gone
We’ll scare the skies with tigers
eyes
We’re so young and so gone, let’s chase the dragon
Let’s
chase the dragon…
from our home high in the city where the skyline
stained the snow
I fell for a servant who kept me on the boil
We’re
so young and so gone, let’s chase the dragon from our home!


词和The UnderStones的Teenage dreams,So hard to beat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还是很想So young
and so gone,let’s chase the dragon的……

应该说经过了十多年,英伦音乐在经历多种实验风格的洗礼后,
完成了进一步的融合,具备了重新走向世界的资本和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Brit-Pop只是一个统称,Blur其实可以算作是
Shoegazing,Oasis是老式硬摇滚的改进版,Radiohead和Suede一样的迷幻和后朋克,还有U2,The
Craberries,Coldplay,Queen,Deep
Purple……之前选那几个老牌就觉得困难无比,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干一件很没前途的事情,这么多……本来还打算给Muse和Kasabian留
个位置,看来是不可能了。英伦风格在国内这么风行时尚,恐怕要拜这些乐队所赐,另一方面,英国的文化也很有意思,多样性和包容性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比
帝国主义老大哥动不动就主旋律来的好,虽然英国人屁颠屁颠的跟着自己当年的殖民地打世界,但骨子里这帮公牛是很瞧不起大西洋彼岸的快餐文化的。打
住,Brit-Pop就此打住,因为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天知道这帮鬼点子多的英国佬明天会换个什么风格,当然,我最喜欢的Suede是不可能了,人家
都解散了,虽然最近有要重新组队的传闻……

Arctic Monkeys——Who the fuck are Arctic Monkeys?

你乐了没?我反正乐了。如果照一些恶搞的英剧的翻译的话,这张专辑应该叫:“你他妈才北极猴,你全家都北极猴!"这种直率和自我反省的态度真好,我就一直以
这种态度要求自己的,所以经常性的觉得脑筋抽风了该进四院了。英国人最喜欢这套,幽默的最高境界是沉默,像憨豆,再下一层是自嘲,还是像憨
豆……Arctic Monkeys的幽默和The
Kinks的不太一样,AM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觉得周围的事情不够乐呵,怎么办呢?拿自己开涮。The
Kinks开的是上帝视角,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嘛。

新派乐队,不玩特定风格,就像Pixie
Lott说,英国的90后小青年都在玩音乐。想象一下,一帮小青年在街上先是打架,不打不成交,凑到一起看足球喝啤酒,突然其中一位灵感突现,说,我们搞
个乐队玩玩吧?好!他们还经常拿英剧里的人物开玩笑,Despair In The Departure Lounge里就是拿《Only fools
and horses》里的Rodney和Del开玩笑。

Susan Boyle——I Dreamed a Dream

赶紧把眼镜从地上捡起来擦擦
吧,碎了啊?那要怪你的眼镜不是树脂的不怪我。是的,你没看错,我恶俗了一把,我选了苏珊大妈,虽然她不是乐队。

那段视频已经传
播到全世界了,我再详细的描述一番:2009年4月11日BBC选秀节目《英国达人》
中,年龄有点大,长相有点雷人,打扮有点老土,说话有点语无伦次的苏珊·波伊尔上了台。面对又老又没明星相的苏珊,评委西蒙·克威尔漫不经心地发问:“你
的梦想是什么?”苏珊特实诚地回答:“做专业歌手,成为伊莱恩·佩吉那样的歌星。”然后引发一阵笑声。
但当苏珊开始演唱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曲目《I Dreamed a
Dream》,就在她开口的一刹那,奇迹发生了!之后的故事就有点老套了,但没关系,因为童话故事就是这么的曼妙……

号称拯救了整个唱片行业的苏珊大妈必须要入选,I Dreamed a
Dream,Who Was I Born To Be,You’ll
See,虽然她不创作音乐,但作为一个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的风云人物,她用自己的努力向我们证明:梦想,坚持下去就有可能。

留下评论